不知不觉两年没有记录生活了,这两年自己一直在调整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也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工作重心也在向自己的健康,家庭倾斜,但这并不代表对工作松懈。正在准备评正高工程师的材料,希望年底能够通过,也算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与肯定。
生活还要继续,调整心态,继续上路。
不知不觉两年没有记录生活了,这两年自己一直在调整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也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工作重心也在向自己的健康,家庭倾斜,但这并不代表对工作松懈。正在准备评正高工程师的材料,希望年底能够通过,也算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与肯定。
生活还要继续,调整心态,继续上路。
2023年过半了,虽然工作比2022年好了一些,自身的发展也好了不少,但是从对生活、对市场的感觉,渐渐的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变得更难了,钱更难挣了,消费也更降级了。产业也变得越来越内卷了。
关于生活。也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渐渐的感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老人、孩子。对自身的关注和需求变得更少了。
关于工作。经济下行影响的是方方面面,规划市场更内卷。项目难。以前不想接的价格,也要接了,以前不想做的项目也要做了;收款难。地方财政没钱,各方面压低预算,即使是干完了活,也没有钱回款。
关于未来。真的可能是说的那样,即使是这样的生活,也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生活,以后会越来越难。
能做的还是自身做好长期吃苦,打硬仗的准备、积极去面对未知的世界。早做打算,想好了就行动。
艰难的2022年过去了。规划行业市场萎缩,收入锐减。明显感觉到规划行业进入了下沉行业。每个人都是充满了焦虑、不安与无奈。于是辞职的辞职,转行的转行。
真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挣扎。回过头来,发现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三四年。在大趋势面前,每个人的力量显得那么渺小,开始还挣扎,渐渐的发现躺平,随波逐流与奋斗的差别并不大。
未来的方向在哪?看不到,也许过两三年会好。但目前看不到希望。或者准确的说,即使是变好也回不到从前。未来如何发展,每个人需要思考,为自己负责。
又快一年过去了,似乎每次文章的开头都是这句话。不过这确实是是实话。最近一年我在干什么呢?除了工作之外,这一年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打乒乓。
通过一年的“烧教练”,自己的球技有了很大的提升,正手弧圈,质量高了许多,也稳定了许多,成了自己的强项。反手横拉下旋也开始有模有样,并逐渐敢于在比赛中使用。但是通过比赛,特别是院里的比赛使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技术不错,线路单一,打比赛应变能力一般。自己经过痛定思痛的反思总结之后,决定我要赛练结合,不能直走只练球不打比赛的路子了。相信经过一年的训练,明年又会是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自己随着球龄的增长,对乒乓的理解也在逐渐的加深。乒乓不单单是练球,更是练心。因为它考验的太综合了,球技,心理,对对手的研究等等等等。而我需要提高的不单单是球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稳定自己的心态,使用合适的技术。我想任何工作都是这样,规划亦是如此,如何快速找到主要矛盾,静下心来解决,更重要。附上自己这几天的练球心得,算是一个小小的总结。
2020年不知不觉到了11月份了,总得记录点什么。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一年吧。
上半年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应该是“在运动中成长”。因为疫情让自己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不止有工作,还有健康,还有家庭。自己从4月份开始打乒乓运动健身,一直持续到现在。运动成就就是减肥10斤,心态变好。去年体健的那些毛病,大多没有了。
下边年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在项目中历练”。前两年觉项目就是那样自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出色的完成任务了。现在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在实际中有好多东西不是新技术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经验的积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在逐步成长着。
明年很快就要到了,对自己也有一个小的期望吧。工作上研究大数据在社区层面的应用,试着用传感器和物联网相互结合,做出微观层面的成果。身体上继续减肥10斤。家人健康。继续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以前没有想过的一些事情,到了三十岁之后开始想了。真的就是那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并且自己的世界观和思维框架开始构建。有一点点想活明白的感觉。明白了,人生其实就是受苦修行的,幸福和快乐只是这场修行过程中的甜品和调剂,继续努力吧!
近年来,“大数据”越来越火,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
主要应用有“人口职住平衡”分析(利用联通、电信等手机信令数据);“各类产业分布”分析(高德POI数据);不同人群对某一事件看法(舆情分析);企业或城市之间联系度分析,例如信息流联系强度或者信息流联系强度(统计年鉴数据、百度指数);交通等时圈分析(高德API数据);人群时空分布(微信宜出行数据)等等。
这些应用成果的出现,使得规划定量化研究增强,增强了规划的说服力。使得规划成果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也对我们规划编制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一、一定的数据挖掘能力。现在一部分数据是可以直接获取的,另一部分数据是需要用软件或者编程爬取的,规划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获取能力才能将其应用于规划编制之中。
二、扎实的GIS应用能力。大数据的应用大多是与ARCGIS相结合的,通过ARGGIS实现成果的可视化。这就需要规划人员转变工作方式由CAD平台转入GIS平台。
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数据的应用只是一个技术,具体如何应用需要规划设计人员自己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顺技术路线,将大数据的应用融入其中。
目前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技术应用零散不成系统。大数据的应用只是单一的技术点,目前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线”(从现状到分析到规划)。需要规划设计人员自己梳理。
二、现状分析支撑多,对规划预测少。目前大数据的分析多是对现状分析的定量化应用。规划方案在此分析基础上如何优化,如何改进,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未来大数据研究的趋势:
一、形成完善的应用体系。从分析到规划随着科技的发展将形成完整的应用。
二、增强对规划的预测。目前已有城市设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从而对设计方案提出优化措施。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规划方案的预测优化将进一步增强。
基于以上分析,规划设计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一方面应加强自身技术学习,;另一方面结合城市规划的改革应探索研究大数据在“空间规划”、“城市设计”等符合新时代形式,规划体系进行创新研究与知识储备。